中华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针

2016-06-07 10:30: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罗竖一]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据2016年6月5日新华社报道,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事实确实像有关新闻所讲,认真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直言不讳地说,在中国某些层面上,包括体制内,至今仍有为数不少者普遍声称,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当属于过去时了。其或觉得惟有西方文明才能包治百病,才能发展中国,或以为仅靠马克思主义就可以解决好一切现实问题,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换言之,目前中国还有好多人认为,亿万羲黄子孙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得抛弃或远离中华文明。

不可否认,西方文明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风采,而在现实国情下,马克思主义更是拥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并且必须要承认的是,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曾经衰退过,甚至差点儿被世人折腾光、剿灭掉。但是,在世界四大文明之中,中华文明是惟一延续至今者。这一铁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中华文明是一棵万年青,其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实际上,中华文明跟其它东方文明,以及欧美文明等之间早就有了交流,其多是优势互补、教学相长。譬如,作为中华文明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佛家文化,原就发端于古印度文明。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之时,其即深受《易经》《道德经》等中华经典的影响。

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如果一定要分出伯仲的话,那么,佛家文化,以及阴阳学说、易道等文明,当属“伯”,而诸如其它人类文明则是“仲”。

其实,有关中华文明的巨大无比之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早就予以高度肯定或超级点赞。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最近两届中央层面,对于中华文明的认知是愈来愈清楚,而且在践行上越来越有力度、有信心、恒心和决心。

譬如,在2016年5月17日于北京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强调道:“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这里的“指引”之提法,其实跟中国某些官方话语体系中的特定“指导”之说没有本质的区别。换言之,中国执政党正在有意无意地让中华文明重新回归到其原有的“指导”地位。

尤其是,在谈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什么的特点时,习近平直言道:“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3方面资源”。

此处的“多合一”或“三合一”,恰恰体现是一种最为根本的中华文明,那就是“阴阳一体”、“和合文化”。

换言之,就很大层面来看,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讲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远超之前所讲的诸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类的。当然,究其本质则是一样的,是完全一脉相承的。

并且,正像笔者在《“5·17”座谈会的“融通”和“指引”不容小觑》等评论文章中所指,透过“融通”和“指引”之说,其实再次证明,“在习近平的骨子里、潜意识或者意识中,已经认为执政党还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笔者罗竖一认为,中华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针。因此,希望全球亿万羲黄子孙、龙凤传人,都能尽可能地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弘传中华文明、践行中华文明,从而更好地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文/罗竖一)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