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借地铁炒作 底线在哪里?

2016-05-30 09:18:29 [来源:新快报] [作者:然玉]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据报道,近日,一张三名乘客在广州地铁4号线车厢内摆桌吃喝,并在地铁扶手横梁上晾衣服的照片刷爆微博,引发网友热议。据记者调查,当事一男子是一名网络户外主播,其承认自己拍摄视频是想“火”,为自己的行为道歉,然而并不排除继续拍摄这类视频。

太多次,刷爆网络的轰动事件,到最后都被证实是精心策划的炒作。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中,那些原生的、自发的奇闻异事正变得越发稀缺,取而代之的则是,众多充斥着利益算计与人为操控的“街头表演”。就这样,真实的世界成为了拥挤的“剧场”,前赴后继的炒作者,强势瓜分了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当事人不择手段,围观者慷慨捧场,伴随着真与假的界线日益模糊,我们关于是非对错的判断,也变得无比艰难。

诚如内心所愿,在地铁晒衣服的男子果然红了。炒作出名、聚拢粉丝、变现谋利,业已构成了一条看似完整的网红产业链,这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后者人”投身其中。有人以卖弄性感走红,有人以卖萌扮娇成名,自然也有人通过“事件策划”刷屏。但问题在于,诸如地铁晾衣服之类的“表演”,终究是以挑衅公共秩序为最大卖点。其刻意制造出的,“场景与行为”的巨大反差,所冲击的势必是公众关于公序良俗的认同。

尚处于蛮荒发展期的网络直播行业,已一再暴露出种种令人担忧的迹象。这其中,庸俗化、无聊化、“反秩序”,可谓是最典型的体现。而与之相呼应的,则是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降格,以及信息筛选的失焦。一个诡异的现象是,尽管不少人质疑“地铁晾衣服”一类的事件可能是炒作,可是他们还是会下意识地关注和传播。就这样,缺乏甄别意识与自制能力的大众舆论,一再成为炒作者借势发挥的资源。

事实上,随着类似案例不断增多,炒作者要制造“爆款”,正变得越来越困难。由此引发的后果是,“炒作”的尺度不断变大,乃至于剑走偏锋走上极端。如今,在地铁摆桌吃喝、晾晒衣物已然足够耸动,我们几乎很难想象今后还会新增何种戏码,乱象重重的网络主播,让人不得不追问其意义与出路何在?要知道,“获得关注”本身并不意味着“意义”,一时出名也不意味着意义。琐碎的个案运作,要能转化为稳定、体面的盈利模式,这才是行业的意义之所在。

而今的局面是,“网络主播”仅仅提供了一种“也许能获利”的可能性。就行业整体而言,其前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不确定性;就个体从业者来说,也必然会经历一个优胜劣汰、两极分化的过程……试问,在见识过各种吸引眼球的方式之后,公众将接受和允许怎样的“主播”留下?又将通过何种方式让之留下?这终究是一个问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