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洗厕所也是一种学习

2016-05-18 11:19:1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丁乔]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福州晋安区站北外口小学(民办)的家长刘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5060反映,学校安排学生扫厕所,他认为不妥,应由保洁人员来打扫。对此,校方回应,此举是为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5月17日海峡网)

反映问题的家长刘先生对记者说:“我们送孩子上学,为的是学知识,不是去洗厕所的。”从这句话的前两部分看,道理是敞亮的。家长送孩子到学校上学,或者称为读书,为的就是学知识。如果把学知识简单地理解成“读书”,那就大错特错了。只读不思、只学不做的学习可以说是“死读书”,或者“读死书”。

送孩子上学为的是读书,“不是去洗厕所的”。一个是读书,一个是洗厕所,完全的两码事看似不能合在一起,而且从职业的角度来看,一个是“黄金屋”,一个是“臭粪坑”,天壤之别。但是洗厕所是不是读书的一部分,要从“做学问到底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中寻找答案。

诚如学校所言,洗厕所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臭、爱劳动的好习惯。不少家长也对此表示支持,洗厕所的劳动强度并不大,有助于提高孩子卫生意识。而家长刘先生则对此表示愤慨,显然,在刘先生的心理,学校让孩子洗厕所是欠妥的。按照刘先生的逻辑,学生读书,就只能在教室里安安分分地读书,读书以外的任何劳动都是学不到知识的。换句话说,吃饭就只能吃饭,吃菜、喝汤、吃面都不是吃饭。

其实,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应该是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读书能学到文化知识,参加劳动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课堂知识要学,课堂以外的知识也要学。只具备文化知识,而不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样的学生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尤其是对于低龄青少年来说,只有提高独立动手能力,才能为今后专研更高层次的知识提供独立生活保障。著名的神通魏永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学习成绩优秀,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最终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辞退。“魏永康式”的悲剧,应该能够警醒家长们,即便让小学生洗厕所,也是一种学习。

不过,按理说,学校厕所应该由专职的清洁工打扫。让小学生们偶尔参加洗厕所,无可厚非,如果厕所长期都是由学生打扫,那就有点说不过去。对一些不能适应环境,打扫一次吐一次的学生,学校就不应该强制性地再要求其打扫厕所。要知道,让小学生洗厕所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而不是为了省钱。

经济生活水平在提升,学生的独立能力却在下降,这其中,除了学校教育失衡,还有家长的“温室教育”。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从小逐渐锻炼出来的,其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也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