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黑救护车” “禁”不如“引”

2016-05-03 15:24: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诸葛昊]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从外观来看,黑救护车与普通救护车几乎一模一样,各种急救器材一应俱全。然而,行驶途中若病人生命垂危,不但无法提供急救药物,参与抢救的人员更连基本的医师执照都没有。“最多也就是会用医疗器械的技师”,日前有黑救护车经营者这样告诉南都记者。去年8月,广州岗顶某医院门口发生一起黑救护车抢生意,致昏迷患者被困5小时无法转院的恶性事件。半年多过去之后,南都记者在广州各医院暗访发现,黑救护车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已成为运送在广州就医的病人进行转院、出院的主力军。(5月3日《南方都市报》)

黑救护车横行,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一种集中体现,医院救护资源的严重匮乏,催生了黑救护车,医院不愿意去增加更多的救护车,也不愿意承担其中的过多的责任,因而,黑救护车成为了患者的一种必然选择。

在笔者看来,屡禁不止的“黑救护车”,仅仅靠“严管”是不行的。在巨大的市场利润的吸引下,一定会有人铤而走险,“禁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从市场着手。

解铃还须系铃人。市场上紧缺的救护资源才是问题的症结。一方面,高额的费用,医院只能用政府的补助来贴补这块的浮亏,因而医院不愿意在这方面过多的投入资金;另一方面,患者转院、急救的需求越来越多,其中有对救护车的需求、救护人员的需求乃至救护器材的需求。两者之间形成的矛盾,需要有中介来协调解决。因而,由政府部门、医院以及民间力量共同成立一个相关的中介机构,或能创造一种“三赢”的模式。

在医疗事业上肯花钱、花对钱是解决医疗资源匮乏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很多医院而言,救护车这一块是亏钱的,但总体而言,大多是盈利的。把盈利的部分拿出一小块来,还利于患者,不也是医院一种提升自我、服务群众的重大举措吗?政府部门就更应该在自身找短板,在群众聚焦的事业上下苦功、重投入。而作为民间力量,以规范的方式促进救护力量的发展,进而成为一种产业,也是一庄美事。

“黑救护车”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引导和职业培训,是能够成为一种合格的救护力量的。因而,我们必须利用市场的手段,调整其运作的功能、方式,以达到合格的要求,成为一种推动市场化进步的力量。相比较之下,严管显然不是一剂良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