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重拳惩戒电影票房“造假”

2016-04-21 10:20:5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刘晶瑶]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刚刚过去的2015年更是堪称创纪录之年,年度电影狂揽440.69亿元的总票房。而据某影视大数据平台预计,2016年电影票房将超过600亿,进一步逼近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影视产业井喷式发展的同时,屡屡曝光的票房“造假”、潜藏的资本运作丑闻也值得引起各界关注。须警惕当下的票房“虚火”过旺,引发影视产业制作的畸形发展,最终让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业,被票房“毒药”扼死在成长的青春期。

电影《捉妖记》原本是顶着24.3亿元的2015年票房冠军光环,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然而,最近它却陷入票房造假的质疑声中。据央视新闻报道,《捉妖记》的制片方进行的一场公益场次放映计划,极有“刷票房”的嫌疑。所谓的公益场次,大都被排在了零点之后,而且还场场爆满,甚至出现观众“站着”看完电影的情况,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的“幽灵场”虚假排场、自购票房、偷漏瞒报的票房“注水”行为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

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不容否认,可潜在的风险却愈来愈大。票房“造假”的原因,已经不仅局限于为电影口碑造势,更加隐藏着资本运作的魅影。此前,上海某投资平台爆发出兑付危机,原因正是该集团通过旗下几十家关联的投资平台和影视平台,形成复杂的投融资模式。电影《叶问3》的票房本该由影片的质量决定,结果却成为投融资的“赌本”。影片的发行方花费巨资购买票房,为的是虚增票房,从股价中获益,并让旗下的金融产品获得利润,票房沦为资本运作利益链的工具。

中国的电影业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可如何保障在快速前行的同时,又具备必要的行车安全,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和自律机制,避免“超速坠崖”的发生。

当社会资本不断涌入电影行业的时候,行内从业人员应当保有一份必要的自律和冷静。应当看到,当前的影业大繁荣,是数代文艺工作者坚持努力的结果。让国产电影冲出海外电影的重围,赢得好评与票房认可的,是找准市场定位,把握观众需求的精良制作。当前国内观众的文艺鉴赏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以票房造假愚弄观众的自毁之举,玩一次两次可以,长此以往,必将受到观众的唾弃。某些所谓大导演、名演员花费数年积攒的口碑,可能就会毁于一旦。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也应当主动出击,收集社会举报和相关线索,对于票房造假、“偷票房”等行为严加惩处,出重拳惩戒失信。例如,此前,中国电影监管部门,决定对虚假推高《叶问3》电影票房的电影发行公司,处以暂停新的电影发行业务的处罚,正是发出了打击票房造假的信号。针对票房造假监管困难的现实困境,我们也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美国99%电影院的终端都有某公司的对接平台,制作方在观众购票5秒后即可知道结果,强大的分析系统还能够实时按照时间、地域、院线等纬度处理着惊人的数据量,供制作方、发行方实时查看电影的表现,杜绝了延时和不准确而带来的人为操作空间。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