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喝酒定成绩”背后的故事

2016-04-14 17:08: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吉明] [责编:印奕帆]
字体:【

4月11日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制药专业的数十名毕业生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考场上没有试卷,而是数十个一次性纸杯和散装白酒,考试成绩由喝酒多少来决定。学生们说,老师称,喝完一杯酒可得100分,喝半杯则得90分,只喝一口得60分,不喝不及格。此事引起了学校重视,目前涉事教师已停职接受调查。(4月13日《贵州都市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老师在毕业考试中不去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进入职场的工作能力,反而去考验他们的酒量。一时间网络上下皆是吐槽之声,“师德丢了”、“教育醉了”、“酒文化变味了”、“奇葩到家了”等之类的嘲讽近乎刷屏。

或许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亦或许是校领导原本就比较“圣明”,总之涉事教师已被停职调查,“喝酒定成绩”已成过往的笑话。然而在笑过之余,笔者突然觉得仅仅只是把该事件作为一个笑话看待,那便成为了又一个笑话。试问,谁能读懂这个奇葩背后的初衷,谁又能把“喝酒定成绩”背后的故事说清?

“你们出去是干销售的,就是要会喝酒!”这句话固然会让人产生“知识技能没用,未来工作要依靠喝酒解决问题”的误解,但市场果真已经跨越了“拼酒量”的阶段、进入完全靠一张嘴皮就能打天下的时代了么?正所谓“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喝了这杯酒,签字才顺手”。顾老师是中药领域的领军人物,专业能力很强,对行业规律很熟,他又岂能不知“无酒不成宴”的行规、在推杯换盏中搞定一切的诀窍?他对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孩子们说句真心话,何错之有?

其实,在纷繁的社会竞争中,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喝酒看工作”。似乎不会喝酒就干不好一切。由此也演绎出了“一口能喝四两五,工作起来不叫苦;一口对瓶喝一斤,此人才有责任心;喝斤假酒不会倒,此人才配当领导;喝酒不怕高血压,此人是匹千里马;喝酒不怕血管病,此人一定要重用;天天喝酒不要命,此人工作最忠诚”的悲壮和虔诚。于是在“酒中有豪气”、“酒品如人品”觥筹交错当中,一切成了皆有可能。

“酒喝好了,事也就办成了。”这是古今以来不变的定律。笔者不胜酒力,所以深知无酒之苦,更知这位顾老师说的既不是醉话也不是胡话,而是实话和真话。他之所以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考察学生,既折射他对“酒风”盛行嘲讽与无奈,也折射他对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担忧和关爱。

“喝酒定成绩”,表达是对职教方向的迷惘、对酒桌文化浸染的控诉。要想从根源上杜绝这种极端闹剧的发生,就必须重建人情勾兑的“酒桌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个老师进行批判和丑化。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