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宜以起跑线论输赢

2016-04-01 09:50:31 [来源:长沙晚报网] [作者:刘晶瑶]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日前,《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的教育心得。这篇题为《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文章,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孩子在美国求学阶段遭遇的“领跑危机”。文章的主旨观点是,中国许多家长有意无意地把“早学”“多学”当成了“早慧”。

文章认为,“起跑领先”只是让孩子在裁判的枪声未响之前“偷跑”。在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核心素质尚处于幼芽状态,需要精心呵护、耐心培养时,如果过早、过度地进行“授之以鱼”式填鸭,将使得这些核心素质得不到培育,反而遭到绑架、扭曲、伤害,在这些核心素质在终身发展中需要核裂变时,已后继乏力……

其实,在教育的星空里,每一位家长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究竟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是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是措辞的不同。其共同点都在于如何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不让过早的知识填鸭影响孩子找寻心灵寄托的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压力,已经传导到学前教育领域。当孩子仅六七个月大时,有些家长就忙着带孩子去参加各类早教课程了。在类似的课堂上,小朋友们只顾着四周环望,哭闹着找到回家的路,被老师的指令忙得满头大汗的是学生家长。某些幼儿园在招生时往往承诺,在幼儿园教会孩子识多少字、学会多少加减运算。

对于国内的家长而言,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当社会整体的教育氛围,裹挟着人们朝着应试教育的方向前进时,逆潮流而动,很是不易。“若80%的中国家长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不出两年,应试教育就会开始分崩离析,素质教育就会曙光初现……”《中国青年报》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号召。这个结论看上去无比正确,但回到教育的现实,如果外部环境得不到改善,恐怕没有几位家长敢于把这样的理念在自己孩子身上试验。

回到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应该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如何让孩子的日常学习中,感受到心灵的强壮,理解生长的意义,接触到知识之美,应当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自2014年教育部推行就近入学政策以来,人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转变,取消“小升初”考试,压缩特长生招收比例等举措,让以往所谓的“渣学校”和“牛学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不容否认的是,由此催生的“天价学区房”“拼爹式入学”等乱象,也成了阻碍教育公平的绊脚石。

如何进一步探索教育的本质,让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从升学率变成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独立性;让家长不再为学区房所苦,不再周末奔波于各种补习班,能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方式参与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去,应当是未来教改的努力方向,也是淡化“起跑线”的治本之道。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