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 别只羡慕嫉妒恨而已

2016-03-23 09:37:04 [来源:光明网] [作者:邓海建]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买买买”的网购热情成就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截至3月21日14时58分,阿里巴巴集团宣布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3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在2016财年内(起止时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有望超越沃尔玛,成全世界最大零售平台。从0元到3万亿元,沃尔玛用了54年,而阿里巴巴只花了13年。(3月22日《经济日报》)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都在刷屏着“你为3万亿贡献了多少”,而好事者亦推算出一台验钞机不眠不休工作57年才能帮阿里点完3万亿现金。这些形而下的感受,显然不如下面的数字比对更直观: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的GMV(成交总额)相当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当然,这个数字除了与沃尔玛半个世纪的奋斗可比之外,它也相当于中国一个中大型省份全年的GDP总数。

相较于国内零售平台,这是个天文数字;相较于中国经济体量,这不过是沿途的风景。有人说,“3万亿”正中国高度成熟的消费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生动写照。用阿里的话说,“自2003年淘宝网成立以来,阿里巴巴已经初步完成了‘网上经济体’的生态建设。”技术融合、产业迭代,从就业到“创业式就业”,从电商扶贫到阿里村淘……阿里的这“3万亿”,有主动接近、乃至讨好实体经济与民生社会的印记在里面。换言之,这些年,阿里以主动或被动式努力,在改写“互联网电商对实体零售的原罪”。

在商业价值之外,阿里在探索与追寻的,还有数字外的社会价值。“3万亿”不仅仅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奇迹,更为重要的是,它预示着中国经济强大内需潜力与令人期待的未来。首先是信心,“一时一事会有波动,但长远看还是东风浩荡。”在低迷的消费态势下,阿里撬动的蛋糕,让人羡慕嫉妒,更让人启迪深省。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挖掘消费潜力,仍是大有可为。其次是体认新经济。“3万亿”背后不只是一个“网上的阿里”,互联网的电商平台、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云计算以及跨境服务,已经与实体经济互融互通在一起。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始,新经济不只是时髦的概念,迟早要兑现为必须顺应的现实。比如电商提供的服务,可能是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务基础设施资源。此外,它寓意着IT时代到DT时代的跨越。沃尔玛跨越的是工业时代与IT时代,而阿里跨越的是IT时代与DT时代。创新的价值、创意的力量,在这些激荡人心的数字间翻涌奔腾。

当然,“3万亿”也是见仁见智的数字。就像华尔街媒体冷眼旁观的:阿里还只是第三方平台,并不是开店的,或许它更应该比的是eBay,而不是沃尔玛。但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个真金白银的数字,是布局产业生态的起点。阿里能不能骄傲,那是他们的事情;但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起码这不算是个坏消息。至于“被转型”的传统零售业或受伤于“被害妄想症”里的实体企业,羡慕嫉妒就够了,把“恨”的时间,还是拿去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吧——别忘了,阿里下一个目标是6万亿元,也就是一万亿美元,而时间点却是2020财年。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