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制度是防止扶贫腐败的“必杀技”

2016-03-01 09:49: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佳惠] [责编:戴瑶霖]
字体:【

未来五年内全国涉农扶贫款项将继续增加,最终是让中国尚有的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然而,来自纪检监察机关的数据却显示,涉农扶贫款正在成为“唐僧肉”。(2月29日《新京报》)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五年时间内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我国仍有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等待脱贫,扶贫工作的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但是,对贫困人口来说可谓是“救命钱”的扶贫款在一些贪官眼里却成了“唐僧肉”,都想吃上一口。甘肃省为了防止扶贫款变成“唐僧肉”,用阳光公示制度做“护法”,有效地保证了扶贫款用于真扶贫。

今后五年,扶贫工作必然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扶贫款的投入也必然会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扶贫款的“跑冒滴漏”现象只会愈演愈烈。扶贫款变成“唐僧肉”,除了造成国家资金的巨大浪费,还可能导致扶贫工作变成“做样子”,成了假扶贫真贪污,贫困群众没能脱贫,扶贫贪官却“富起来”了。如此一来,怎能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又怎能完成?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防腐的“必杀技”。甘肃把扶贫工作相关内容进行公示的做法可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有了公示,广大群众能够及时根据自家情况,依据政策,享受国家惠民政策待遇;有了公示,农村群众的许多疑问就都有了答案,他们不会因为猜忌而产生矛盾甚至闹到上访;有了公示,群众监督权得到保障,涉农资金来有头,去有踪,杜绝了扶贫工作者腐败的可能。检察机关的定期监督检查如同为公示制度上了保险,防止公示变成“走过场”“搞形式”。

公示制度使权力运行透明化,避免了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只有将扶贫款用到“刀刃”上,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亦将实现。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