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不该成为剩余善款的难逃宿命

2016-02-25 11:27: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强] [责编:印奕帆]
字体:【

2014年12月,四川绵阳市盐亭县的13岁女孩梁某被查出癌症晚期,当地社区、行业协会和媒体等为她组织募捐,今年1月14日女孩不治去世,剩余的善款如何处理引起了争议。募捐的组织方认为女孩的家长应把钱退回,但至今与女孩家人不能达成一致。慈善界人士和律师表示,类似该案的慈善捐款纠纷尚无法可依。(2月25日《北京青年报》)

笔者之所以写下这个标题,主要基于围绕“退与不退”的善款纷争早已不是孤例,如果将诸多的案例叠加在一起,足以写就一本名叫《人去善落之善款纷争》的剧本。

善是有道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善道的起码遵循。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遵循,不管相识与否,也不论关系亲疏与否,一家有难,总有八方解囊,人们在不经意间就留下许多“善”的感人镜头,彼时可谓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善曲高奏……

既然善有善道,亦应善有善终。人走善不落,这是善终应该有的起码表情。比如盐亭的这起慈善捐款,人们的善心之所以被点燃,除了对捐助者病情的同情,更主要的是冲着“女孩梁某从小父母离异,父亲梁发永长期在外打工,她跟着爷爷和奶奶生活,家境困难”的实情。如今女孩走了,是不是之前的“家境困难”就可以忽略不计?社区负责人也说,梁家经济状况确实困难,既然这样,剩余的善款又可不可以权作对梁家的资助呢?人走了,善凉了,这绝不应成为此时的终结。

说了善道,善终,还不得不说的就是善义。善的背后不光连着大爱,更有大义。助人为乐、慷慨解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些善的举动都离不开义为支撑。对于这份大义,包括受捐助者的每个人在内都应无条件守护。具体到梁家,当然应该兑现之前“将剩余钱捐出”的承诺,用行动守护“让爱心继续传递”的善义。

尽管如专家分析,由于我国的慈善法还没有出台,目前对于捐款引起的纠纷尚无法可依,但这也决不能成为“退与不退”纷争的借口。没有法律保护或许是慈善的遗憾,但只要人人遵循善道、守护善义,慈善助人就不会留下遗憾。

“纷争”不该成为剩余善款的难逃宿命。如专家建议,“本是好事,却弄成今天这样,希望最好各方能协商解决,处理方式别太生硬”,相信,盐亭的这起“退与不退”有商量,也好商量。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