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复出何以深陷舆论漩涡?

2016-02-19 09:35: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晟达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2月17日,山东《青岛日报》的一则报道低调披露了被免职官员张大勇复出的消息。据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青岛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月16日开幕,张大勇以“市党政领导”身份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2月18日中国网)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青岛市“11· 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的愁云仍未褪去,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5亿元,给公众蒙上一层阴影,事后,时任青岛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大勇作为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给了社会大众一个交代。

峰回路转,转眼时间飞逝,近日一则消息让社会舆论炸开锅,山东《青岛日报》的一则报道低调披露了被免职官员张大勇复出的消息,其身份已为“市政府党组成员”,其具体分工是“协助扶贫开发、政府法制、政务服务工作”,公众惊呼:“问题官员”咋又任性复出了?“高调免职”“低调复出”岂不是忽悠公众的闹剧?

其实,换位思考,本着对事故灾难的问责心态,公众的隐忧不难理解,然而,冷静下来细细思考,却值得推敲,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也就是说,事件过去两年有余,官员按程序复出实属正常,却深陷舆论漩涡究竟是谁该反思呢?

简言之,官员复出要严把“程序关”,既要严格遵守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协商酝酿、讨论决定、任前公示、任期试用等程序,也要在复出过程中,将复出的依据、条件和期限等信息在不违反信息公开条例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扩大群众知晓面,保证公众知情权,才能避免面临公共事件时公众在猜忌和不解中让公信力躺枪。

文/晟达者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