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贫”到“脱贫”转变思路寻突破

2016-01-22 18:05:5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驿翔] [责编:印奕帆]
字体:【

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湖南宣讲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1月21日 湖南日报)

在扶贫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实现从过去的“漫灌”向如今的“滴灌”过渡之时,扶贫工作的思路与部署也将逐步实现从“扶贫”向““脱贫”的转变,虽然“扶”与“脱”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内涵却是不尽相同。“扶贫”重在帮扶,政府直接给予贫困地区政策与钱物;而“脱贫”重在摆脱,在政府给予政策、钱物的基础上,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后者实则包含前者。简单的讲,如果说“扶贫战略”是扶贫工作的1.0版本,那么“脱贫战略”便是扶贫工作的2.0版本。

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湖南位于中部地区,近年来虽然经济形势向好,但我省农村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农民收入低、产业发展不足、公共服务滞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实现脱贫目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另外,全省各地区贫困情况不一、贫困原因也不尽相同,加之少数偏远山区原本就基础建设薄弱,人、财、物等力量相对匮乏,因此,扶贫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绝非简单的喊喊口号、送送钱物便能轻松了事的。故而,抓住政策机遇、把握时间节点,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可谓迫在眉睫。

然而,知易行难,如何才能真正激发起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呢?笔者看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摆脱“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积极主动的谋求自主发展。其实,有些人常常抱有这样的心态,贫困地区想要谋求发展、摆脱脱贫,便只能等待国家的援助资金、依靠上级的财政拨款、要得政府的扶贫资金,总之便是,脱离了别人的帮助,发展与脱贫便无从谈起。这种思想既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否定,实则亦是一种不作为。思想上存在“病根”,行动上自然难有建树,因此,唯有摆脱依赖思想、主动作为,方能谋求自主发展。

其次,要杜绝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谋求自主发展。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千差万别,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切莫搞“一刀切”。要深入基层搞调研、贴近群众问民生,保证能够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对症下药。

最后,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贫先扶智,以教育为根、以人才为本,唯有如此,自主发展才会变得可持续。俗话说得好,“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由此看来,大力发展教育扶贫,提高扶贫对象整体素质,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本所在。其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其二,要在本土培养一批文化层次高、专业技能强的“乡土专家”;其三,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入外来“双创”人才。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