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忠诚”为年轻一代撑起理想星空

2014-04-17 17:53: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玉婷] [责编:黄炜信]
字体:【

流沙河的《理想》中有这么一句话,“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作为一名生活在繁荣年代的“90后”,我一直在尝试弄清“理想”的定义。相比于父辈的“为祖国,为山川,为河流”类的理想,当今一些年轻人有关理想的表达方式似乎由国家转移到了个人身上,甚至成为“为金钱,为荣誉,为名利”的代名词。

带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理想还算理想吗?理想是否在繁荣年代里暂时迷失了方向?带着这样的疑问,海外求学的我有幸观看了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推出的《绝对忠诚》系列报道。在这部每集长达数十分钟的专题采访中,节目制作者用独特的视角、交汇细腻的情感,将目光锁定在把自己的大半人生奉献给祖国建设的科学家身上。他们之中,有狼心山下的航天人杨红兵、高敏忠,戈壁沙漠游侠屈建军、“候鸟”科学家汪思龙、冰原上的守望者吴通华……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科院物理学所长李建刚。作为一名研究核聚变的科研工作者,他与他的团队待在了如世外桃源般的科学岛上。在他的学生中,不乏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的精英,只是他们在理想与高薪面前,毅然选择了前者。 也许,这正是繁荣年代的价值观与传统型的理想开始产生碰撞。

有人认为,中国现在推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也正是这种自由信仰,大多数人都没有了信仰,从而失去了理想。还有人断言,现在90后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究竟是什么垮了?其实就是理想和信仰垮了。

并不讳言,当理想生于繁荣年代,一些人的理想开始霉变。“富了口袋,穷了脑袋”成为病态价值标准的首要症状。理想严重沦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桥梁工具,开始与“铜臭”勾肩搭背,沆瀣一气。衡量理想的方式,似乎也有了贵贱之分,“有出息”与“没出息”则成为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相比过去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当今的理想表达似乎更“求真务实”。少年时期考取一所好大学是最大的理想,毕业工作后,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最大的理想,再年长一些的时候,职务级别的高低,代步工具的价位又成了新的理想目标。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近年来的中国高校开始兴起评选毕业生富豪的“排行榜”,一些媒体纷纷报导北大登顶造福大学排行榜,与清华并成富豪摇篮。于是,名校高薪成为衡量中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寒窗苦读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理想的定义也逐渐由抽象变得有依可循,有据可量。

《绝对忠诚》系列报道最为成功之处在于,虽涉及“理想”这一主题,却没有为主人公贴上高大全的标签,“图解”这一主题。相反,本着忠实纪录的手法还原英雄主人公生活的环境,诚恳而不造作,朴实且令人印象深刻。正如李建刚所说,国家利益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存在并不矛盾,自己这个行当最幸运的一点是,把国家利益、人类梦想和科学家的兴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支持他更坚定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绝对忠诚”为年轻一代撑起一片理想的星空。年轻一代,大多数人在“温室中长大”,既没有经历过老一辈创业的艰辛,也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砺,自然感受不到人生追求的乐趣和远大理想的力量。《绝对忠诚》让年轻一代看到老一辈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计得失、勤勉工作的奉献精神,将人民科学家执着的信念与忠诚的理想带给观众,让年轻的观众在接受视听震撼的同时,进行一种彻底的心灵洗涤,从而将理想这一抽象的概念深深植入年轻一代的心中。

(作者系湖南大学学生,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求学)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