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看老乡”是对民意的尊重

2013-05-28 11:24:57 [来源:湖南在线] [作者:谢逸飞] [责编:邹园]
字体:【

5月2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徐守盛文章《让三湘父老如期进入全面小康》,文章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切,要老百姓说了才算。这就要求我们恪守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头,集中力量办民生大事,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把老百姓迫切希望办的事办好、办实,让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普惠三湘百姓,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一句俗话,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这更是一句实话,表明了党的小康目标绝不是空中楼阁,而就是老百姓切身的生活。通过老百姓来看小康目标的建设和实现,一方面说明小康以人为本,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另一方面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小康必须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小康不小康”为啥“关键在老乡”?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要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只有换掉短板或者将短板加长。小康建设也是这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不是取决于中国极少数的富有人群,而是取决于最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只有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更加厚实了,达到了全面小康的水准了,我们才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

从党的群众观点来看,党的一切言行都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以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因此,“小康看老乡”实际上还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只有我们始终坚持“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才不会犯方法论的错误,才能倾听到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才能够推动小康社会顺利建成,甚至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代思想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民本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赞赏,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现在共产党高级干部提倡“小康看老乡”,一定意义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从而更加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是“四化两型”、“四个湖南”的建设,还是“三梦”(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和“三量齐升”(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的发展,无不是建立在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基础之上。展望未来,唯有继续让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普惠三湘百姓,“湖南梦”才会梦想成真。

谢逸飞

焦点图